2016年6月30日 星期四

"Education is an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that is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Education is an admirable thing. But it is well to remember from time to time that nothing that is worth knowing can be taught."
--from "A Few Maxims For The Instruction Of The Over-Educated" (1894) by Oscar Wilde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The rise of the machines means you will never finish your education


"Character skills" such as perseverance, sociability and curiosity, will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a world of greater autom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will require big changes in education
ECON.ST

Why boarding schools produce bad leaders


英國諸多名寄宿中學人才輩出,有壟斷英國菁英層的威脅。
它的利弊,至少被討論二百年了。
這兩位仁兄,英國首相和前倫敦市長 (他的亂髮是"設計"的),都是Eton學校畢業的,這"同學"背景,近十年來,又大肆被討論。

Two years ago we published a piece by a psychotherapist about why boarding school might not be the best preparation for high office. For some reason it suddenly feels like a piece worth revisiting.

The elite tradition is to send children away at a young age to be educated. But future politicians who suffer this 'privileged abandonment' often turn out as bullies or bumblers. A psychotherapist explains why
THEGUARDIAN.COM

The rise in hands-on universities is transforming how students learn

As tuition fees rise, and pricey master's degrees become more common, students are behaving more like customers. They do not want to sit in 500-seat lecture halls
A trend of practical university education is reshaping how students learn
ECON.ST

2016年6月26日 星期日

王丰 :最富強的一段台灣歲月:從陳之藩的「哲學家皇帝」說起



王丰新增了 3 張相片
最富強的一段台灣歲月:從陳之藩的「哲學家皇帝」說起
1950年代晚期 (sic,hc懷疑?),台灣的中學國文教科書裡開始收錄陳之藩「哲學家皇帝」,我這一代戰後嬰兒潮恰巧有幸躬逢其盛。從當政者把這文章收錄在初中教科書裡,即可明白主政者的思維,是希望透過這種「哲學家皇帝」式的教育,把台灣下一代中國人的幼苗陶鑄成堅強的「哲學家皇帝」。這象徵著兩位蔣總統內心是洋溢著克難精神,自立自強意識的。(陳先生文章見後附)
一個國家,教育強則國強,教育弱則國弱。教育是一個統治者是不是「大有為」的最鮮明指標。我常滿懷感恩,因我是何其有幸,生長與受教在兩蔣那個教育最強的年代,否則哪有今天小有一番作為的自己呢。
從我們兒少時代1950年代晚期,到我們青年時代1988年為止,我敢說當時的中華民國是亞洲最強的國家之一。我試舉幾例作為客觀指標:
1.在蔣老總統主政及命令下,我們和以色列秘密合作,在桃園龍潭「中山科學院」秘密研製成功了中國大陸之外,東亞第一枚原子彈的原型。中華民國其實在1980年代中期,已是世界核子俱樂部成員之一。蔣介石版的「兩彈一星」計劃,在198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
2.中華民國在美國斷絕軍事、經濟援助之下,在1960年代晚期成為亞洲繼日本之後,第二個完成戰後經濟復興的國家
3.蔣老總統雖然在1966年最後一次反攻大陸動員嘗試失敗後,正式放棄了武力反攻大陸的計劃,但截至1970年代中期,中華民國的武裝部隊,是亞洲數一數二的軍事力量。
4.中華民國台灣地區,截至1988年元月之前,是亞洲戰後國民人均所得進步最神速的國家地區。充份證明蔣老總統和經國先生勵精圖治的成果。此一進步成果,台灣迄今仍在食其餘裕,兩蔣為台灣積累的這點「老本」究竟何時會被搞光,不得而知,那要看大家的造化。
5.最強有力最富效率的政府。兩蔣時代規劃落實之十大建設,自1988年之後,沒有一屆政府能超越它。台灣當局的離心離德,從兩個指標最具體而微:一是台北市政府的大巨蛋變成臭蛋,辦世界大學運動會竟變成世界大笑話運動會。二是華航罷工事件,連一家公司都治理不來,焉談治理台灣?
如今的台灣搞得有點像在複製明鄭小朝廷的歷史路線,鄭成功勵精圖治,搞得有聲有色,傳位給鄭經,差可自保,再傳給鄭克塽,內部自相攻伐,政爭不止,最後只好納版、稱臣、雉髮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學家皇帝
作者:陳之藩
到此作工已半月,不像是作工,像是恢復了以前當兵的生活。如果我們中國還可以找出這樣緊張的工作,那只有在軍隊裡了。同事的有從韓國剛當過兵回來的,有遠從加州大學來的學生。我問他們,美國作工全這樣緊張嗎?他們異口同聲的說:「這裏可能是最輕閒的。」
如不置身其中,可能怎樣說也不容易說明白。在日光下整整推上八小時的草;或在小雨中漆上八小時的牆,下工以後,只覺得這個人已癱下來,比行軍八小時還要累得多。
今天下工後,已近黃昏。我坐在湖邊對著遠天遐想。這個環境美得像幅畫。當初造物的大匠畫這個「靜湖」時,用的全是藍色。第一筆用淡藍畫出湖水;第二筆加了一些顏色用深藍畫出山峰;第三筆又減去一些顏色,用淺藍畫出天空來。三筆的靜靜畫幅中,斜躺著一個下工後疲倦不堪的動物。我想整個美國的山水人物畫,可以此為代表。
雖然眼前景色這樣靜、這樣美,我腦海中依然是日間同事們的緊張面孔與急促步伐的影子。我的脈搏好像還在加速的跳動。我昏沈沈的頭腦中得到一個結論:「這樣拚命的工作,這個國家當然要強。」
中學生送牛奶、送報;大學生作苦力、作僕役,已經是太習慣了的事。這些工作已經變成了教育的一部分。這種教育,讓每一個學生自然的知道了什麼是生活,什麼是人生。所以一個個美國孩子們,永遠獨立、勇敢、自尊,像個哲學家帝王。
希臘哲人,想出一套訓練帝王的辦法,這種辦法是讓他「從生硬的現實上挫斷足脛再站起來,從高傲的眉毛下滴下汗珠來賺取自己的衣食。」這是作一個帝王必經的訓練,可惜歐洲從未實行過這種理想。沒有想到,新大陸上卻無形中在實踐這句話,每一個青年,全在無形中接受這種帝王的訓練。
作卑微的工作,樹高伊之自尊,變成了風氣以後,崢嶸的現象,有時是令人難以置信的。耶魯大學有個學生,父親遺產三十萬美金,他拒絕接受。他說:「我有兩隻手,一個頭,已夠了。」報紙上說,「父親是個成功的創業者,兒子真正繼承了父親的精神。」
青年們一切都以自己為出發,承受人生所應有的負擔,享受人生所應有的快樂。青年們的偶像不是叱吒風雲的流血家,而是勤苦自立的創業者。富蘭克林自傳,是每個人奉為圭臬的經典。
我們試聽他們的歌聲,都是鋼鐵般的聲響的:
人生是一奮鬥的戰場
到處充滿了血滴與火光
不要作一甘受宰割的牛羊
在戰鬥中,要精神煥發,要步伐昂揚
──郎法羅
我很欽佩在綠色的大地上,金色的陽光中,一個個忙碌得面頰呈現紅色的青年。
然而,我在湖邊凝想了半天,還是覺得,這個美國青年畫幅裏面仍缺少一些東西。什麼東西,我不太能指出,大概是人文的素養吧。我在此三四個月的觀感,可以說:美國學生很少看報的。送報而不看報,這是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
「哲學家帝王」,不僅要受苦,還要有一種訓練,使他具有雄偉的抱負與遠大的眼光,可惜這一點,美國教育是忽略了。忽略的程度令人可哀。
愛因斯坦說:「專家還不是訓練有素的狗?」這話並不是偶然而發的,多少專家都是人事不知的狗,這種現象是會窒死一個文化的。
民主,並不是「一群會投票的驢」;民主確實需要全國國民都有「哲學家帝王」的訓練。在哲學家帝王的訓練中,勤苦自立,堅忍不拔那一部分,美國的教育與社會所賦與青年的,足夠了。而在人文的訓練上卻差得很多。
晚風襲來,湖水清澈如鏡,青山恬淡如詩,我的思想也逐漸澄明而寧靜。
天暗下來,星星,一個一個的亮了。
── 民國四十四年七月二日於紐約州靜湖

2016年6月25日 星期六

通識降學分---國立臺灣大學

對於我們校外人士,看熱鬧。有些放水.....

【通識降學分|教務會議快報】
本次教務會議裡通過了一些重要的修正案,最快會從下學年度開始實施,分別是:
1. 「通識從 18 學分必修降成 15 學分」,同時指定領域通識從 4 個降成 3 個,讓大家在修課上更有彈性。
2. 「大一國文與 A1 ~ A4 通識相互充抵,最多 3 學分」,如果你修過大一國文的話,最多還可以少修 3 學分的通識哦。
3. 各系所開設的專業課程,以後只要經過共同教育中心核可公布,都可以採計成通識學分!
4. 書卷獎的校級門檻,由前五分之一名次放寬至前三分之一名次,對系上訂有特別書卷獎規定的同學來說,拿到書卷獎的機會提升囉。
5. 雙主修的校級門檻本來也會在這次會議上取消、交由各系各自訂定;然而因為這學期各系的雙主修門檻已經公告了,教授們認為配套調整可能會來不及,所以暫時延到下學期再議。
上述的法規修正案,最快會從下學年度開始實施;至於雙主修門檻的放寬。希望大家都能修到自己喜歡的課、期末也能一切順利!

2016年6月22日 星期三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doing science’ rather than just memorizing it

One science teacher says she's found success by learning to step back and let her students' exploration take over.

The battle over Common Core education standards is playing out across the…
PBS.ORG

2016年6月20日 星期一

經典之教育 (1996-98)


經典之教育 (1996-98)
這些是我在1996-98間就"經典之教育"所寫的雜感。


經典教育 (1998/11)

“…...不過我青年時代並不理解莎士比亞,…對於他那洞見人類心靈的深邃觀察力也幾乎茫然無知…”(王元化先生談他受到妻子張可啟發,見《莎劇解讀》(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九月底在交大上課,提到哈佛大學人文課給他的衝擊。他受的“文化衝擊”經歷如下所述:

“你們或許會覺得我講課有點海闊天空、天馬行空,好像與經營管理沒有關係 ,其實我從事經營管理三十多年,我的興趣包括政治、文化、經濟等,這些都是經營管理之學。
在我求學階段中,大部份的課程都是理工科目,但是我印象 最深刻的教授,卻是大一在哈佛大學的人文學(Humanity)老師,我修這門課 非常辛苦,一個剛從香港到美國念書的學生,就要念荷馬的《伊里亞德》史詩 (按: The ILIAD by Homer 詩體英譯 by Robert Fitzgerald , New Yoork: Anchor Press, 1974),這個作品好比中國的《詩經》,你想想一個外國人懂一些中文,就要去念《詩經》是多麼困難。我在《伊里亞德》之後,還要念羅馬詩、密爾頓的《失樂園》等書,這 些都是西洋文化變遷中不同時代的代表作,這位教授的樣貌現在還深深在我眼前,很瀟灑、很天馬行空,可是他對西洋文化的變遷俯拾皆是,毫不費力如探 囊取物,但是我早已忘了教我牛頓三大定律的教授。”



我看了這些話,想起了:

1. 1995年的一篇相關文章青年領袖的人文教育。如附供你參考。

2. 近來到MIT網站,知道「哈佛畢業生領導麻省理工」為MIT之一痛,所以強調必須兼顧人文......

3. 共同體(社區),研究、教學(術)三層兼修,乃為MIT下世紀教育主軸。 史坦佛大學也開設「由經典學管理」,可參考《經典管理-世界名著中的管理啟示》(天下文化、張定綺譯)。這種課程國外例子不勝枚舉。這種教學,或許華人戴明學院可以試一下。但大家應有世界眼光和胸襟,不偏不倚。應該可以試行以精讀的方式,一學期讀一部作品就好。

4. 名教育家梅貽寶先生1973年曾把類似教育在東海試過,大概是“英文”書本太多,太令人生畏,效果大打折扣。其實,經典可能對有歷練過的成年人更有啟發性。


5. 近來知道英國有學者發展出以古典名劇《伊底帕斯》為例,說明如何衡突、合作的Drama Theory(這與Game Theory不同)。可見這個經典之作,除了富人生的張力之外,更可以用新角度去開創管理科學新領域的學問。

6. 其實,人問Peter Drucker 先生如何學好管理,他也許會回答:「好好地學某一們才藝、某一種樂器等」,因為這些的道理是互通的。

7. Karl Popper的《自傳/回憶錄(Unended Quest; An 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 1976, ISBN 0-415-28590-9) 中說他們奧國的傳統是未成年前要學一手藝,他去學木匠。德國人學作學徒。

這些在有“人文意識”的人的反省下,都成美事。

新作品、新局勢、體驗必使過去經典作品對於全體的關係、比例、價值有所修訂調整,因此,經典可以活下來,讓人溫故新。不過經典一定是觸及人的智情意上的一些難解的衝究。



青年領袖的人文教育

去台大聽了一場「通識講座」,主題是「知識份子與二十一世紀」。我聽了「海商文明與二十一世紀知識人」,沒有什麼收穫,史識有限。不過,該教授指出一些世紀現象,例如多國籍企業的神通廣大,微軟公司董事長Bill Gates舉足輕重等而不可不知,這些常識的確很「通識」化。可惜的是,大學中的人文或通才(識)教育,大多不夠深入,未具批判、反省的角度,所以我認為這種課程,應排在高年級,作為修養學分。

其實,我們要學美國學校的核心價值等博雅或通識課程,很容易走樣。一來是許多西洋古典尚未有譯本,另外,如果沒有討論的課程,很難有所啟發。以前(1973)梅貽寶教授到東海客座即使是小班的通才課,由大三、大四學生選修,成效仍然大打折扣。也許這玩藝要像林毓生教授講的芝加哥大學經驗:「比慢」即精讀經典,由一流學者導讀才成。不過,這種通識課程之品質體驗,雖然令人失望,不過不可否認已漸重要,這不僅在大學如此,更為企業或社會上有識之士的認同。

我在<松下幸之助的教育觀>一文中,已稍為介紹「松下政經墊」的領袖教育(立報1995年12月18日)。最近在《經濟學人》上看到日本「富士全錄」的最高主管 (小林陽太郎 ,Yotaro Kobayashi先生, 1933-2015)的看法:

小林陽太郎先生熱切地堅信,年輕一代最迫切需要的,莫過於心胸要寬廣,眼界要高,他的學習經歷中最有影響力體驗,乃是年輕時候,有機會上美國的Aspen Institute (為一具前瞻性的領導學、工作學研究機構)。小林陽太郎先生在那兒,並沒有直接學「為商之道」,反而受鼓勵研讀柏拉圖。所以他在六年前,依Aspen Institute樣,在日本成立「Armagi Institute」,使得日本工商人士能有機會研讀某些西洋大思想家、文學家的原典,開眼界,思想進而能著眼於更寬廣的問題上,諸如「全球化」或「公正的本質」,而不為公司的細節所泥。

這種做法,在日本蔚為風氣,例如廣告界中的電通公司已自力成立人文研究院。(事後,向日本富士全錄公司詢問,知道該研習會實在為日本IBM等公司所主辦。)

這種原典的體驗,其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最近黃仁宇教授在歷史博物館發表<如何確定新時代的歷史觀--西學為體,中學為用>一文中,指出「近代西方政治哲學與經濟思想之大勢所趨--從1576年法國人波丹的《國事六講》」到黑格爾的《權益之哲學》,說出他的經驗是:

「如對上述綱要或類似的了解充分掌握,對於中國近代史之展開,必多積極性的看法」(p.13),

黃教授不惜冒抄洋大學「通識」課程的「常識」之譏,指出了解歷史時,理論及思想的重要,這是很值得我們三思的。

台灣有此眼光的教育家也不少。個人深深佩服大同的林挺生教授,多年前就創辦「協志」業叢書,嘉惠多少學子。他更在大同內多次親授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近年來,除授課外,更把亞當.史密斯的《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有中譯本《道德情操論》北京: 商務印書館等出版社)及Lectures on Jurisprudence 翻譯出來,在《大同月刊》上發表。數十年來,不改其志,令人欽佩。

可惜的是,以林陽太郎先生的才識及影響力,竟然未能成立一公益事業,嘉惠更多的青年學子及社會人士,誠令人惋惜。我認為林先生最起碼要成立一「協志學院」,傳播更深遠的人文思想,因為唯有如此,才是「百年樹人」的大業。個人希望我們的工商企業,更富人文教養,也更富傳播人文教養的責任。---1996.1.10.---

2016年6月9日 星期四

談學校作文、思考、哲學


談學校作文、思考、哲學


有人大力歌頌某國的學校哲學,吹得天花亂墜:譬如說,
"法國的哲學課雖然高中最後一年才開始,用哲學概念下去設計的獨特論說文寫作訓練卻早在國中就開始了。台灣媒體報導中所說的高中哲學考試長篇大論的寫作形式並非哲學科獨有,而是所有科系,不管科學或者人文學都具備同樣類型的考試方式,旨在要求學生用清晰、有條理的方式將自己習得的想法,清楚、有結構地呈現出來。"

法國人的哲學/思考成績,見仁見智啦。以前有本書揭穿各大師的思想多很玄虛,參考
et cetera, et cetera 英文人行道: strumpet:"Deridada" , dada, hobby ...
word-watcher.blogspot.com/2009/09/deridada-dada.html

我已說過,台灣的兒童哲學推廣可能已有40多年兒童的作文課/補習班等,可能有60/or 110/ or 3000年歷史.....
對了,介紹英國教育上的一優點:教學生寫摘要.... (雖然數十幾年前就有電腦可做,人腦還是要學習。)
precis 
Pronunciation: /ˈpreɪsi/ 
http://www.oxforddictionaries.com/definition/english/precis

附註: 年前,台灣的"高考/指考"作文,有1成的學生放棄,零分!



「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香港)


Sheung Yan Kwok
保安牌 liscense of the security guard
老師跑數應該是老師要追上某一個目標qouta



陳葒校長:我搞教育 不想跑數、拉客
陳葒放棄做月薪高達十萬的中學校長,創辦免費補習社「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幫助弱勢學生,成為教育界典範。他前日突然於facebook上發文:「我妻子FION三年前確診癌症,昨晚在孩子們的圍繞下安詳地離開了。沒有她的理解和支持,我不可能有辭去中學校長的勇氣,也不可能有創辦[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的能力......謝謝你,謝謝你對我,對這個家,對那些基層孩子的付出!我們愛你!」
撐下去 陳校長!
事件引起很多人關注,擔憂這位教育人能否為理想撐下去,畢竟他還有三位未成年的子女要照顧。去年陳校長接受九月號《信報財經月刊訪問》時,暢談了他的心路歷程,當時已知妻子患癌,以下為訪問摘錄:
節錄2015年9月份信報財經月刊
Android揭頁版: https://bit.ly/hkejmonthlyandroid
iOS揭頁版:http://bit.ly/hkejmonthlyapp
我已考了保安牌
「今時今日,做老師也要兼跑數。『其實老師都很無奈,但大家都很怕殺校,尤其Band 2學校,怕向下流,所以不可以流失學生。』教育環境每況愈下,教師士氣低落,陳葒也經常安慰舊同事:『他們很勇敢,而我只是開第二條戰線,拾遺補漏。』他續道:『如果你問仍然在學校教書的老師,在香港做老師是不是很辛苦? 100個會有99個答你,是。』但不是人人都能話走就走,作為過來人,他很明白:『教了十年書很難轉行的,很多老師都有家庭負擔,所以難頂都要頂,只是我真的不想再頂。』
「陳葒並非衣食無憂。自問不善理財,收入較豐裕時沒有好好投資;現時,補習社是不收費的,家庭開支主要靠太太份糧。有三個子女,分別16歲、14歲及12歲,仍然是用錢高峰期。『所以,我已經考了保安牌,以備不時之需,現在也會有些稿費幫補。』可幸的是,「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開辦以來,獲得不少有心人出錢出力幫忙,『因為很多人都對香港教育很失望』。」
被隱形的低分學生
「陳葒的補習社,章程列明三項受助學生條件:一、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二、學生就讀小一至中六之間,或已輟學但未滿18歲;三、學生正領取綜援或全額書簿津貼。」
「陳葒回想當年大學畢業時,同屆同學都爭入名校教,自己偏偏選擇一間Band 5中學,還要教足11年,直至學校停辦,轉任直資學校創校校長。在常規中學擔任過不同崗位,深明體制的不足及局限,亦比外人更清楚弱勢學生的苦況和教育界內部運作。『學生資質分別不大,成績差主要是失去學習信心。』現在為學生籌款,經常接觸商界,陳葒的想法不時被質疑。『香港都有十二年免費教育,窮還有什麼問題?已經不收學費了!讀不到是因為不肯讀。』陳葒卻說『無人天生想做失敗者,學生最終無動力讀書,是因為一早已經被打沉了。』」

2016年6月8日 星期三

How Kids Learn Resilience; Educators should be encouraging "grit"

How do kids learn conscientiousness, optimism, self-control, and grit?
Research from Professor Kirabo Jackson at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chool of Education and Social Policy explores how teachers can create academic environments that nurture noncognitive abilities in students despite early childhood stress at home.http://theatln.tc/216oRjo

In recent years, the idea that educators should be teaching kids qualities like grit and self-control has caught on. Successful strategies, though, are hard to come by.
THEATLANTIC.COM|由 PAUL TOUGH 上傳



---

Muhammad Ali, 1942-2016

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6/06/muhammad-ali-1942-2016.html
菲律賓的世紀拳賽,爭的就是誰最後投降。


----

At West Point, an American military college, grit scores predict dropouts better than academic records. Grittier salespeople stay in their jobs, grittier swimmers win more medals and grittier pupils persevere with university





"Talent is overrated" claims a new book. Educators should be encouraging "grit"
Why never giving up is a worthwhile goal
ECON.ST

英文字grit意思
http://word-watcher.blogspot.tw/2008/10/feistygritty.html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被台灣拋棄的博士──西進中國的學術移工 (摘要)


被台灣拋棄的博士──西進中國的學術移工

文/李雪莉 攝影/余志偉

全文:
https://www.twreporter.org/a/taiwanese-phd-teach-in-china
.......與始終在自由市場抉擇的台商或台幹不同,學術這條路,一直是與政府政策緊密扣連的;那究竟,誰該為這群掙扎西進的學術移工負責?

先養後殺,用完即丟

他們的出走起因於台灣市場供需失調:從1994年的410教改,廣設大學,1996年後大量專科升格為大學,碩博士班大增,台灣人對學位的盲目追逐,以為讀博士像鍍金,是博士生產過剩的大背景。
調出教育部資料,90學年度在學博士不到1萬6千人,99學年度達到3萬4千名高峰,每年約有4,000名博士畢業生。以去年103學年度為例,4048位畢業博士,僅約13%的人能進入學術界。
(製圖/黃禹禛,資料來源/教育部、科技部)
坐在廈門大學咖啡店裡,一位曾做過兩個個博士後,近40歲不願具名的台灣博士訴說他的挫折:「我滿失望的,我失望這個教育體系,尤其是老師都從美國回來,教我們美國那套,所上設了很多條件,要托福分數、要幾篇paper,最後又不給我機會面試,不想用我,這個制度擔誤了很多人,我感覺被拋棄!」
教育部高教司司長李彥儀直率說:「我要回頭問問(學生),當初為什麼要去唸博士呢」、「我覺得(學生)自己也要思考,到了唸博士的年紀應該都有獨立判斷的能力了。」
科技部科教發展與國際合作司司長周世傑也觀察,「有8成大學教授為了大量勞動力,鼓勵學生讀書;看來博士的表面成本很低,學費低,但其實投入的時間成本很高,是高風險的投資,」周世傑認為博士過剩是是教育政策、教授、學生的共業。
博士擴招的10年間,他們被「教授」的頭銜吸引、被指導教授們連哄帶騙、被教育部擘畫的大學產業幻象炫惑;同時遭遇博士就業市場全球惡化、單一崇洋指標壓倒一切、教授們延緩退休。這樣的多重夾殺讓這群六、七年級博士,私下稱台大政大等名校聯合「學術詐欺」,學生們拼死拼活做研究,卻被制度與環境集體坑殺,有種「先養後殺」、「用完即丟」的感嘆。
若拿出93學年度和103學年度這10年間大學校師年齡分配結構的變化可以看到,30至44歲的教師比例,從56%下降到29%。當教育部呼籲流浪博士別急,嬰兒潮的教授會在未來5到10年退休時,這群學術移工的心聲是:「我們是等不到了,再過幾年,我們最黃金的研究歲月已流失,那些機會只會給更年輕的一輩。」
這似乎是一群生錯時代的人,註定要被教育體制犠牲。
政府現在的做法是透過大量的「博士後研究」暫時安置還在尋覓教職的博士。金融風暴後,為了救失業率,科技部擴大博後名額,2008年的博後約1,500人次上下,但之後平均每年聘用2,200人次以上,6年花費金額超過100億新台幣。但博士後名額仍是杯水車薪,還有許多人搭不上這列車。
不願一直「博後」或兼職下去的博士,當起學術移工,有能力的到美國香港新加坡,而如今大批西進中國,從人文到資管、從電子到音樂,為了延續學術生命,一個拉一個,一群帶一群,也開始投履歷,準備西進。
中國清楚台灣博士過剩,也在此時撿便宜。負責招聘的學校對口曾在酒後誇口:「我們有錢把全台灣的博士全部買過來!」
不少學術移工還想回來,但回得來嗎?

回台之路 充滿荊棘......


2016年6月5日 星期日

難民如何在德國實現大學夢?

難民如何在德國實現大學夢?

據初步估計,在德國的100多萬難民中,有50萬想在這裡上大學。為了幫助他們實現這一夢想,德國許多大學開設了預科班。
Vorbereitungskurse für Flüchtlinge Studium
柏林自由大學為難民開設了預科
(德國之聲中文網)不管他們來自哪個國家,出於何種原因逃到德國,就讀於柏林自由大學蘭克維茨預科的難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他們每週三次一起學習德語,以便盡快拿到大學錄取書。柏林自由大學為難民們提供預備課程,一方面是幫助他們找到學習的方向,另一方面也促進其德語水平的提高。大約70名難民參加了"柏林自由大學歡迎你"(" "Welcome@FUBerlin"")的項目,其中大多數是25歲以下的敘利亞人。
融合班
阿卜杜哈密德·考卡(Abdulhamid Kouka)是其中一位。23歲的他8個月前逃離了家鄉阿勒坡,三個月後逃到柏林。在敘利亞,他已獲得了電子技術學士學位。現在,他希望在德國攻讀信息學或者IT編程碩士學位。但這位年輕人卻碰到了一個許多難民都遇到的問題:大學10月份開學,但他現在還缺少相應的證明--幾份在敘利亞的大學成績單。考卡還必須參加外國學生資格承認考試,但這並不是他擔心的,讓他生氣的是沒能拿到參加融合課的位置,原因是他的德語已經不錯了,而融合班優先考慮德語不好的難民。但是,沒有參加融合課的證明,下一步就沒法進行。
也就是說,他現在既不能上大學也不能工作。"沒人會僱用一個沒有證件的人。"考卡現在在德國紅十字會擔任義務翻譯。對不能去工作賺錢,他感到很惱火:"我德語學了不少,但卻幾乎沒有去工作。"現在,他和許多希望上大學的難民一樣,把希望寄託在大學預科上。
Vorbereitungskurse für Flüchtlinge Studium Abdulhamid Kouka
阿卜杜哈密德·考卡(Abdulhamid Kouka)
大學預科
柏林自由大學從去年10月起提供大學預科課程,目前有四個語言班。德國總計180所大學開設了類似項目。至2019年,德國教育部將對該項目提供1億歐元。今年的經費是2700萬歐元,計劃為難民提供2400個預科位置。德國教育部長萬卡說:"我們應該讓那些條件具備的人在德國上大學。"
有多少難民最後走進德國大學,目前還很難估計。保守的預測認為,大約50萬難民將在德國開始大學學習。為了幫助難民找到合適的專業,大學將擴大學科諮詢服務。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主席瑪格麗特·溫特曼特(Margret Wintermantel)指出了這一措施的必要性。"適應我們的大學體制不是件容易的事",她說,"學生有1萬7000種選擇的可能性,就連德國學生也會感到不知所措。"
Syrien Zerstörung in Aleppo
2016年5月的阿勒坡

柏林自由大學設立了大學生幫助難民的項目,此外還用英語、德語、阿拉伯語和波斯語提供諮詢。這對難民們非常重要。一名希望在德國學習醫學專業的敘利亞年輕人就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上完德語課程後,我們該怎麼辦呢?"
實習
在柏林蘭克維茨​​預科學習的難民們試圖為這些問題找到答案,儘管他們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獲得難民身份。他們中大多數都想學習自然科學,比如信息學、電子技術、機械製造、建築、醫學、數學和藥學。考卡現在離自己賺錢又近了一步,他在柏林一家西門子工廠得到了一個實習的機會,可以積累工作經驗。"我現在更自信了,因為我知道這裡是怎麼運作的。"在他看來,融合課程就該這樣。"如果可以自己積累實際經驗,何必還去上融合班呢?"做實習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可以自己養活自己。"這對德國的納稅人也是有好處的",他說。

DW.CO​​M

  • 日期 05.06.2016
  • 作者 Richard Fuchs

2016年6月2日 星期四

「輔大灰姑娘」......『一所新興大學之遠景』(1960 ByAlbert Sloman 爵士) 看輔仁大學的"絕食"案


幾天前就知道輔仁大學的"絕食"案*....
當時,我知道此女生宿舍管理制度可能源自北平時代的輔大。
對比1960年代初英國Essex大學的開明制度,我們"落後"英國70年:

Albert Sloman 爵士 (1921-2012)是英國 Essex大學的創校校長 (1962-87
,約當了25年校長),備受尊敬。我昨天看ESSEX effect 校友刊物,才知道他過世了。
他任內的學生有人得諾貝爾和平獎(1987)和經濟學獎 (2000)。
他1960年在BBC發表的Reith 講座,很"膾炙人口":
英國1977-78的Essex 大學,離創校校長 Dr Albert Sloman到BBC發表Reith Lectures『一所新興大學之遠景』 A University in The Making(據說,他談Essex大學校地Wivenhoe Park風景優美,所以學生宿舍必須「起高樓」(towers--每棟十來層,每樓約9-12間,可以男女各居一室共處之,這在近50年前可能很新潮)。每一tower 都以英國學術巨擘命名,譬如說我住紀念R. H. Tawny的;以前曾想過,我必須翻譯一本他的著作留念。
http://hcpeople.blogspot.tw/2013/06/sir-albert-sloman-1921-2012.html
----*

苦勞網
輔仁大學學生要求廢除女生宿舍宵禁制度,除了組成社團「輔大灰姑娘 FJU Cinderella」發起徵集連署行動,輔大學生會會長廖郁雯並於本週一(5/30)上午開始展開絕食。廖郁雯今日(6/1)乘坐輪椅,與各校社團成員共同前往教育部要求回應。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倪周華出面接受陳情,承諾教育部將邀集校方及學生代表開啟討論平台,也另對外表示討論將做出全國性的處置。

圖、文/宋小海

----2016.6.1

PNN 公視新聞網在 2016 0601 輔大灰姑娘抗議宿舍宵禁相簿中新增了 13 張相片 — 在教育部
「輔大灰姑娘」等學生團體,今天下午到教育部門口舉行記者會,訴求學校廢除女生宿舍的「宵禁」。教育部高教司出面接受陳情表示,部長潘文忠已指示儘速設置平台,邀集各方利害關係人與法律專家,在一個月內做成全國性的處理。
「輔大灰姑娘」召集人黃台禮指出,該校男生宿舍可以24小時刷卡進出,女生宿舍卻實施「宵禁」,由舍監人員管理,凸顯輔大長期存在的性別差別待遇問題。
教育部前的學生們提出包括廢除宵禁、廢除晚點名、釐清舍監等管理人員職權、宿舍自治等訴求。
已經絕食三天的輔大學生會長廖郁雯,坐著輪椅在現場進一步指出,需要住宿的同學經常來自偏鄉,無法負擔校外較高房租,宿舍自治不只是性別平等的議題,也是城鄉、經濟差距的問題。
今天跨校到場聲援的還包括台大學生會、政大野火陣線、東吳難容社、北大翻牆社等團體。
校方先前回應表示,仍有許多學長家長希望設立門禁,也希望絕食抗議的同學愛惜身體,並派醫護人員關心學生狀況。
詳細情況,稍晚請看公視晚間新聞的報導。
(圖與文 / 吳東牧)

--2016.6.2



校長江漢聲在會後受訪時,很得意於今次會議效率,表示「過去學校很久沒有很好的溝通,這次我們很明快地跟學生溝通。」然而輔大宿舍宵禁問題確實爭議多年,學生不斷強調過去七年來向校方反映皆未得正面回應,此次學生絕食72小時爭議才得到解決,更證實了民主對話不會憑空發生,對話的空間往往需要抗爭來取得。

輔仁大學女生宿舍宵禁問題今天(6/2)有突破性發展,上午輔大校務會議以91:50票,通過下學期起全面解除女宿宵禁,比照男生宿舍裝設電子刷卡設備。此外,輔大校長江漢聲也在會議上承諾,即日起不會再有針對學生晚歸宿舍…
COOLLOUD.ORG.TW|作者:苦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