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廖曉英: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 ——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 (李怡書介)


李怡:一分鐘閱讀書籍介紹
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
——加拿大的中小學教育
香港的教育問題引起熱議。兩本有關加拿大中小學教育的書,很值得參考。
作者廖曉英博士,是前中文大學政治系教授吳國光的太太。兩人都在北京成長讀完大學,分別留學美國和法國取得博士學位,吳在中大任教多年。2004年,獲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教職,與妻子和兩個孩子移居加國。當時兩孩子一個六歲一個七歲,入讀當地小學二年級和一年級。

廖曉英作為一個在中國受教育成長的母親,親歷了兩個孩子在加拿大受小學教育的經過,她驚奇地發現加拿大的小學教育與中國、相信也是與香港,有極大的差別,她把她看到、親歷到的加拿大小學教育特點,寫成一本書。書名叫《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從書名可以看到,加拿大的小學教育,完全在一個中國媽媽的想像範圍之外。現在,她兩個兒子上中學了,今年她又出了一本書,書名叫《中學還能這樣上》,副題是「加拿大教育的精神與細節」。兩本書都是中國大陸出版的。很明顯,她是針對中國大陸的教育制度,其實也可以是針對香港,提出加拿大與中國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
要孩子聰明些還是快樂些
由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策劃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PISA),是旨在評估接近完成基礎教育的十五歲學生,若要參與社會,是否掌握足夠的知識與技能。加拿大的名次長期居三、四名,在國際上被公認為是教育水準和質量均屬上乘的國家。而小學,正是處於孩子成長最重要的時期。小學塑造出一個孩子的教養,形成他對待功課和待人的習慣,以及影響一生的閱讀習慣。
加拿大的小學是怎麼上的? 在《小學還能這樣上》這本書中,廖曉英真實而生動地記錄了自己孩子在加拿大小學的上學時光,描繪了最真實、最鮮活的加拿大小學生活。
通過作者的描述,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加拿大的小學生是快樂的,科學教育是淺顯而實用的,社會學科著重在教孩子做人,藝術教育是學習、欣賞和表演的完美結合,體育重在團隊精神的培育。對教師而言,育人和教書是有機的統一。對家長而言,家庭與學校的充分合作也發揮到了極致。
加拿大小學教育與中國、香港的根本差別在哪裡呢?作者說:在於教育理念。學校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麼?是單純地讓孩子學知識,還是全面地培養孩子做人?是不斷逼使孩子「成功成功再成功」,還是首先開發孩子們的各方面潛力?是老師的知識水平重要,還是孩子的教育環境更重要? 是孩子的知識學得越深越好,還是在淺層次上擴大孩子的知識結構?是讓孩子通過大量的重複練習來不斷加深加固掌握知識,還是讓他們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來玩耍、探索,並快樂地渡過童年時光?
對於這些問題的答案,中國父母往往偏於強調「知識」、「深化」、「成功」的方面,而加拿大小學教育,卻明顯在「成長」、「開發」、「快樂」的方面用力。
小學階段,既是長知識時期,也是快樂童年時期。
是讓孩子聰明些,還是讓他們快樂些?聰明些,其實不一定是真聰明,通常只是向孩子塞更多知識,逼孩子讀書,學鋼琴,學跳舞,在加拿大的華人家庭,還會要孩子參加補習,學中文等等。他們常常抱怨加拿大學校的教學內容過於簡單,孩子們回家無事可做。而洋人家庭,則把孩子的玩耍,特別是和其他小朋友們的相處,也看作必不可少的教育和成長內容,家長不會對孩子下課後的課業有額外的要求,而是經常帶孩子去參加各類體育活動,或去小朋友家玩。華人父母於是常常這樣評價那些‘洋人’父母:他們是不管孩子的功課的。當孩子們在學校參加出遊活動的時候,許多上班的洋人家長,也會請假出來陪孩子玩,而華人家長是很少會把自己的工作放下來做這類事的。總結來看,似乎洋人家長更看重的是孩子課業之外的成長,而華人家長,就像生活在中國的家長一樣,往往更看重自己孩子的知識獲取。
發揮與生俱來的品格特點
孰優孰劣?廖曉英本人在大學教書,她發現有兩類不同的學生:一類學生有開闊的視野,獨立的見解,擅長於分析和解決問題,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創造性比較強;而另一類學生則比較被動,分析問題缺乏條理,思路也欠廣闊,更不善於解決實際問題。遺憾的是,大多數華人學生屬於後者。一般認為華人孩子學習好,這其實是個極大的誤解。華人孩子中,當然有學習成績很好的,但是,就大多數來看,較之洋人孩子的大多數,並不出色。
何況,是否成功,決不單單取決於學習成績。還要看大學畢業投入職業生涯後,誰更能夠適應新的環境。很明顯是前一類學生。
作為母親的廖曉英說,看到兩個孩子走過的小學生活,總覺得他們的生命充滿了幸福。他們在學校裏備受關懷。他們極少受到老師的批評,總是得到讚揚、鼓勵和獎賞,為了哪怕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善舉、一丁點兒的進步。
但你無需擔心孩子被寵壞。他們知道並同情世界上還有生活困苦的孩子,他們關心環境保護並深深懂得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他們可以在冰天雪地裏露營、自己動手做飯,而依然興致盎然,絲毫不覺得自己在受苦。從他們的身上,處處都能看到教育給孩子們的精神成長留下的種種痕跡:自信而謙和,對知識和自然的高度好奇,對法律的嚴格遵守,對朋友和陌生人的友善,以及毫無世俗心等等。特別是,他們有豐富的科學和社會知識,並善於獨立思考,喜歡探究和思辨。
作者說,這並不是說自己兩個孩子多麼優秀:他們並不和別人比誰更“優秀”,重要的是發揮他們自己與生俱來的品格特點,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學習成為人類“全球村” 的一個合格公民。希望他們將來獨立生活,做一份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工作,愉快地享受人生。一個社會的教育能達到這個目標,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