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9日 星期一

台灣的英文會考走火入魔



"衡量"是過程,是很困難的。它經常淪為誤判,更慘的是它本身鑽牛角尖,因小失大。
用考試給分、排等級來獎賞或處罰,更是教育界之大問題。


 台灣的英文會考走火入魔

李家同談英文會考:留學劍橋也0分 2014-06-10  12:05 〔本報訊〕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投書媒體表示,在國中會考後,他寄了一個英文會考題目給6個人看,其中4位有博士學位,2位有碩士學位。且其中2位是大學校長,1位博士是留學英國劍橋大學。結果全部零分。其實只有2位作答,4位完全放棄。
  • 李家同指若以當年國中畢業的他來寫會考題目,是絕對寫不出來的,他認為會考題目是在打擊偏鄉弱勢孩子。(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李家同指若以當年國中畢業的他來寫會考題目,是絕對寫不出來的,他認為會考題目是在打擊偏鄉弱勢孩子。(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聯合報》民意論壇今刊出李家同〈用功三年 大家都是C…〉的文章,李在投書中表示,弱勢孩子最需要的是關心和幫助,最不需要的是打擊,並指如果是當年的我,「絕對不會做這個題目」,教育部官員成天 說會考的目的是要知道學生的程度,但這種考題真的可以測出學生的真正程度嗎?
李家同舉例指出,1名非常用功的國中生,一直保持第一名,這是他很用功得到的結果,但會考成績公布後,他卻跟那些只顧玩耍的學生一樣,只得到C,「早知如此,他又何必用功?」
李家同在文中表示,教育部官員口口聲聲希望考生不要對分數斤斤計較,卻以此鑑別學生「程度」,他呼籲官員不妨走訪偏鄉學校,看看前幾名的學生究竟是對英數一竅不通,還是已學會最基本的功夫。李家同也「哀求政府」,希望他們關心、幫助弱勢孩子,而不是打擊。

沒有留言: